使用小區廣場健身器材的科學方法
使用小區廣場健身器材時,鍛煉者自身的安全意識
每一位鍛煉者進行健身鍛煉時,要有安全意識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(1)疾病患者或自感身體不適者不要參加鍛煉;
(2)兒童應在成人的保護下使用器材;
(3)鍛煉者應根據年齡、體質狀況選擇器材;
(4)非使用者 不要接近器材,特別是動態性的器材;
(5)嚴格按照器材的使用說明進行鍛煉;
(6)鍛煉者發現器材有松動或異,F象,不再使用器材并及時 告訴管理人員。
男女有別,注意生理上的差異
由于生理上的差異,男性與女性在進行健身運動時,在運動項目選擇、運動、強度大小、運動持續時間上應有所區別。有些運動項目不一定適合于女性。同一運動項 目的運動強度女性比男性小,持續時間女性比男性短。青年女性較注重自己的形體健美,應堅持進行多種項目的有氧運動,如健身路徑中的壓腿訓練器、伸腰訓練 器、轉體訓練器、肋木、仰臥起坐床、平衡木、漫步機等。年紀大的婦女,應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,從事低強度的有氧運動,并注意加強腿部力量的練習,如跑步、 跳舞,用健身車、太空漫步機、壓腿訓練器、伸腰訓練器、轉體訓練器進行鍛煉等。
因齡而異,正確選擇鍛煉器材
人的年齡不同,其體質狀況有差異,進行健身鍛煉時,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器材。
體質不同,科學的掌握運動量
適宜的運動量,是健身鍛煉取得滿意效果的關鍵問題。運動適量,感覺舒適,效果較好,易于堅持;運動量不足,鍛煉效果不明顯;運動量過大,引起過度疲勞,導 致內分泌功能紊亂,免疫能力下降,易發生運動損傷。鍛煉者要制定出適合鍛煉者具體情況的科學的訓練方案,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適宜的運動量,是健身鍛煉取 得滿意效果的關鍵問題。
運動量由運動強度,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頻率決定。
運動強度是反映機體耗氧能力的程度,一般用心率作為監測指標。通常計算方法是:
(220-年齡)所得數字的60%至85%得到的結果作 為中等運動強度的恒量標準。
運動持續時間因人而異,一般每次鍛煉30分鐘—60分鐘左右為宜。在運動前后,鍛煉者可用幾分鐘做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活動。
運動頻率一般以每周3—4次或每天一次為宜。如運動量較小,則應增加每周訓練次數,以保證訓練效果。運動量安排科學的表現是鍛煉者在訓練后每分鐘脈搏次數 恢復到訓練前的時間長短。如能在5—10分鐘內恢復,則屬正常;如超過15分鐘還未恢復,運動量就過大,應及時調整。